今天是假期的第三天
芬妮兒出來旅遊啦!
作為濟南垃圾分類的動漫形象大使,
旅行的同時當然也不能忘記本職工作呀
芬妮兒旅行的第一站就是上海
去年7月1日,上海出台了“史上最嚴”的生活垃圾管理條例,成為國內首個通過人大立法方式強制垃圾分類的城市。上海市綠化和市容管理局最新統計顯示:居住區市民自覺正確參與垃圾分類投放率達到95%以上,截至2020年6月中旬,全市居住區和單位平均得分都達90分以上。
從“扔進一個筐”到“細分四個桶”,垃圾分類現在已經成為了上海市民的自覺行動。社區自治共治和“一網統管”智治善治,成為用“繡花功夫”治理超大城市的生動縮影。
前端:“新時尚”日益成為“好習慣” 倒垃圾不再是難事
2018年11月,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考察時指出:“垃圾分類工作就是新時尚。”對於一個常住人口超過2400萬的的超大型城市來説,如何讓“新時尚”被廣大市民接納併成為“好習慣”,是一場城市精細化管理大考。健全且便捷的配套設施尤為關鍵。事實上,在垃圾分類的源頭,上海不斷探索實踐“軟件”升級。
居民投放垃圾
垃圾分類給上海社區面貌和生態環境帶來實實在在的改變。數據顯示,截至6月中旬,上海可回收物回收量6813.69噸/日(同比增長71.09%),有害垃圾分出量3.3噸/日(同比增長11.2倍),濕垃圾分出量9632.13噸/日(同比增長38.52%),幹垃圾處置量15518.24噸/日(同比下降19.75%),“三增一減”取得有害垃圾及時分離、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能力成倍提升的實效,關鍵就是從前端到後端,“全鏈條”發力、“閉環式”管理。
中端:“科技+管理” 探索垃圾分類長效常態
“上海分類質量在線”App能監控到所有點位的數據。收運人員一旦發現不合格點位,拍照取證上報班組,由班組長審核後上報平台。隨後,街道、物業、城管、綠化市容等多個部門聯動並推送不合格報告,小區連續7次、單位連續3次不合格,環衞就會開具拒絕清運告知書,並對其停運。去年7月,通過這款App,相關方面共上報質量不合格點位67個,聯合監管讓不達標點位下降到如今的個位數。
浦東“城市大腦”
垃圾分類刻不容緩,在市民分類習慣養成中,上海一些區域已實現將生活垃圾分類納入“一網統管”體系,通過“科技+管理”的智能化手段,探索垃圾分類長效常態,助推上海生活垃圾分類逐步從高強度投入的“攻堅戰”向常態長效制度化的“持久戰”轉變。
終端:垃圾去哪裏了? 破解“垃圾圍城”之困
有着“水藍寶盒”之稱的老港再生能源利用中心二期大樓的外觀十分現代化,內部的樣子也完全“顛覆”人們對傳統垃圾焚燒廠的想象,沒有漫天的濃煙、撲鼻的臭味、髒亂的場景,倒是像進了一個“智慧工廠”。透過室內三樓的玻璃窗,可以看到中央控制室內的工作人員,正井然有序地指揮調度。
老港再生能源利用中心二期大樓外觀
老港二期是上海垃圾處置單位中最‘聰明’的,現場生產所有數據都能在中控室內接收、自動分析、自動反饋,最終自動控制所有現場設備運行。作為全球規模最大的生活垃圾處理廠,可日處理生活垃圾6000噸,全年可處理生活垃圾200萬噸,發電約12億kWh。
老港再生能源利用中心二期大樓內部
實行垃圾分類給末端處置也帶來了顯著變化,垃圾分類後,幹垃圾熱值大幅提高,每噸垃圾的發電量增加;由於垃圾性質變化和焚燒過程更穩定、徹底,減少了二噁英和重金屬的產生量、排放量;垃圾含水率降低,滲濾液產生量減少,可以減輕污水處理負荷,對於整體污染控制非常有利。
無線濟南客户端
濟南發佈客户端
泉城藍客户端
市中手機台客户端
版權所有:濟南廣播電視台 All Rights Reserved
魯新網備案號:201653103
廣電總局批文 廣局[2010]586號
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37120180004
信息網絡傳播許可證號1907177
公安備案號 37010202001790
濟南網 用户反饋郵箱:ijntv_mail@163.com
舉報電話:0531-85652768
廣電總機:0531-85652114
廣告合作:0531-85653065